年销60亿元国产“神药”已陷生死局
时间: 2023年12月11日
今年冬天,有流感“神药”之称的奥司他韦频频登上热搜。
最近的一次是,有媒体曝光这款药在医院一盒才卖20多元,在药店则卖到320元;网购价格与医院相比也高出了近3倍。
作为少有的能够对抗病毒的药物,奥司他韦已经火了数十年了,几乎每年流感季都会卖到断货,一药难求。
跨国药企罗氏曾经靠这款药在全球赚得盆满钵满。在本土企业东阳光长江药业,一度拿到该药在中国9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一代“流感药之王”。过去三年,受新冠病毒流行等影响,流感的流行受到抑制,抗流感病毒药物严重滞销。数据显示,到2021年,奥司他韦销售额不足巅峰期的十分之一。
直到去年,东阳光长江药业的奥司他韦销售额才开始反弹。到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大涨186.4%。那么,这个年底,昔日“流感药之王”的辉煌还能重演吗?奥司他韦,还值得囤吗?
流感“神药”,地位不保
从目前的销售情况看,“流感药之王”正在杀回市场。但是,想重回王者之位,似乎已不太可能。
从电商数据来看,常年被哄抢的“可威”(东阳光长江药业出产奥司他韦的商品名),在过去两周内总销售量都达到了21万件;罗氏的“达菲”(奥司他韦的原研药)卖出了5万件;连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在过去一个月内的销量也达到了2万件。
但在热销背后,一个新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款药就是玛巴洛沙韦片(日本药企盐野义研发,商品名:速福达,由罗氏代理销售)。同样根据电商数据,这款售价200元以上,每盒只有2粒,在15天内售出10万件,导致其经常处于“无货”状态,部分商家甚至将价格提到了330元以上。
在“可威”昔日的主战场——医院,也有越来越多患者,在确诊流感后,拿到了写着玛巴洛沙韦的处方。还有患者特意到离家很远的医院,去开这种药。
尽管对玛巴洛沙韦的评价有褒有贬,但经过网络传播发酵,流感“新王”崛起的迹象似乎已经显现。这对东阳光长江药业来说,实在算不上是好消息。
一直以来,人类在病毒感染领域的药物研发进展都不好,除流感以外。1999年获批的达菲(也就是奥司他韦的原研药)是其中之一,上市当年销售额就达到了27亿美元,一举成为重磅药。
虽然2005年禽流感在全球爆发后,罗氏迫于人道主义压力,不得不将当时还没过保护期的奥司他韦专利有条件放开,但还是很赚钱——2009年甲流(H1N1)疫情期间,该药全球大卖30亿美元。
在中国,为保障用药供应,避免专利强制许可,罗氏先后将奥司他韦的专利授权给了上海医药旗下的上海中西三维药业和东阳光旗下的东阳光药,后者也就是今天的东阳光长江药业。
在后来的竞争中,东阳光长江药业的可威逐渐脱颖而出,到2019年的巅峰时期已经成了年销售额近60亿元的大品种,占据了中国奥司他韦市场90%以上的份额。东阳光长江药业,也被冠以“流感药之王”的称号。
可惜好景不长。从销售业绩看,在2019年达到巅峰以后,因为疫情导致核心产品“可威”销量下降,东阳光长江药业在短短三年内经历了急速下坠和快速反弹的极端变化。
2020年东阳光长江药业营业收入23.48亿元,同比下降60%以上;2021年营业收入9.1亿元,再降60%以上,其中奥司他韦的收入只有5.5亿元。此后,东阳光药不仅改了名东阳光长江药业,母公司东阳光还一通操作甩掉了这个“包袱”,将其以37.23亿元的价格卖给了广东东阳光药业及其香港子公司。
去年开始,可威的销售额触底反弹。2022年上半年,尽管只实现了12.93亿元的营业收入,但受下半年甲流高发的影响,民众疯狂囤药,帮助东阳光长江药业实现全年营收37.45亿元,重回巅峰期的近三分之二。2023 上半年,东阳光长江药业延续了这种势头,上半年营收超过32亿元,大有重回“年销60亿”阵营的气势。在这些收入中,“可威”贡献了近90%。
至此,形势似乎一片大好,“可威”距离重回巅峰,也指日可待。但实际上,等待“可威”及其销售公司的,是已经模样大变的流感药江湖。
流感药市场变天了
2021年是流感病毒用药市场的转折之年,也是东阳光长江药业和“可威”的水逆之年。
事实上,在过去十几年里,奥司他韦能在中国一路狂奔,年销售额从千万元直达近60亿元的巅峰,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罗氏打响了奥司他韦防治流感的威名之后,奥司他韦在很长时间里,几乎没有对手。
从官方发布的诊疗指南中可以看到,一直到2020年,奥司他韦面对的对手还主要是与之同类的扎那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阿比多尔等血凝素抑制剂和金刚烷胺等M2离子通道阻滞剂。这些药物无论是原理还是实际效果、用药方便程度都无法与奥司他韦抗衡。
而最初的两款奥司他韦包括东阳光长江药业的“可威”和上海医药的“奥尔菲”,是在罗氏的“达菲”专利还没到期的时候,就“破格”获得授权上市的,占据了价格和市场独占的优势。
本来上海医药更早拿到授权,但是除了疫情高峰期,奥司他韦的市场规模并不大,有大把批文在手的上海医药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这方面,产能供应有限,在2016年干脆就停止生产了;罗氏也减少了供应。这就成就了“可威”一家独大的局面。
但这一切都在2021年迎来改变。
在仿制药方面,2016年“达菲”的专利保护期过了,中国多家药企开始布局这一品种。终于在2021年的7月30日,博瑞制药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获批。此后,多款干混悬剂、胶囊剂、颗粒剂相继获批。
从国家药监局的数据库看,按照“奥司他韦”搜索,一共可得到50条信息,其中仅奥司他韦胶囊就有31种。至此奥司他韦仿制药已成“红海”
2022年7月13日开标的第七批集采中,包括“可威”一共有10款奥司他韦胶囊中标。75mg规格的“可威”,直接降到了0.999元/粒,成为同类产品中的全场最低价。这也是医院开出的奥司他韦可以低至20元多元的原因。
“可威”更大的危机还来自流感治疗的新药。也是在2021年,有“超级达菲”之称的玛巴洛沙韦,在首次获批4年后,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根据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等机构共同起草的《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2022)》,金刚烷胺等M2离子通道阻滞剂已经出局,取而代之的就是玛巴洛沙韦、法维拉韦等RNA聚合酶抑制剂。